【秋末冬初!身體需「注意保暖」的幾個部位,早晚不受涼】
眼見已到十月,代表著秋天已經來到尾聲,冬天也在不遠處了,大家是否感覺到天氣逐漸轉涼了呢?尤其是清晨、晚上最能明顯感受到涼颼颼的冷意,有時早起還會忍不住打個寒顫,恨不得再躲回被窩里睡,這就是氣溫開始往下降的證明!
只不過,低溫漸漸來襲後,在這種天氣轉換之時,首要注意的正是「保暖」,身體保暖做得好,各種病痛自然不來找,想要安然度過涼秋,甚至是寒冬,最好從秋天就開始學會做好保暖,揮別冷底體質,才能開心度過一年之中最浪漫的秋冬呦!艾菲爾老師要提醒大家,身體需要「注意保暖」的幾個部位,重點部位暖和了,全身也就會跟著暖呼呼。請記得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,尤其是那些天生怕冷的人,一起健康溫暖地度過每個秋冬!
1、頭部
以中醫觀點來說,「人頭者,諸陽之會也」,五臟精華之血、六腑清陽之氣皆上注於頭,頭部乃是全身陽氣最旺盛的部位,主宰著經絡運行,一旦遭到寒邪入侵,容易使陽氣〈熱量〉散失,邪阻脈絡導致絡道不暢,所謂經絡不通則痛,進而引起頭痛、疲勞、心血管疾病〈如心臟病、心肌梗塞〉、腦血管疾病〈如中風〉等,尤其年長者的心、腦血管較為脆弱,千萬不可不慎!平時日常多留意,一旦感受到外頭有涼意,應戴上帽子保暖頭部,就能避免寒氣入侵,輕鬆遠離疾病威脅。
2、肩頸
除了頭部,肩頸也是一大重點部位。肩膀一旦受寒就容易產生酸痛,要保護好肩膀不外露受寒;而頸部更是有三大穴──風池穴、風門穴、風府穴,乃是寒邪最能輕易入侵的部位,頸部若受涼容易使血管收縮,不利腦部供血,一定要做好保暖。建議早晨出門前可以圍個圍巾,並避免穿低領、無袖的衣物,,讓肩頸不要吹到冷風借以擋住風寒,晚上睡覺時也記得將被子蓋住肩膀,好保持溫暖的狀態。
3、腹部
切記別讓腹部周圍著涼了!肚臍,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神闕穴,因屏障功能較差,在人體中屬於相對較弱的部位,也因此害怕受涼,再加上肚臍為身體表面最接近內臟的地方,當肚臍一不小心受寒,就容易直接影響到內臟器官,使內臟受寒邪侵擾,發生腸胃不適、腹瀉、便秘、消化不良等狀況,尤其是女性朋友,子宮受到寒氣入侵的話,易引起月經不調、血流不暢、痛經的症狀,也因此保暖好腹部十分重要,冷天外出時不妨放個暖暖包在腹部上,晚上睡覺時也記得別讓衣服掀開肚子或踢被,不讓其與冷空氣接觸,好改善血液循環,保持氣血旺盛。
4、膝蓋
一到冷颼颼的季節,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恐怕又要犯疼了。天冷時容易讓膝蓋周圍的血管收縮,難以排除代謝廢物,引起酸痛、僵硬等不適狀況,尤其是長輩們通常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,因此保暖好膝蓋顯得相對重要許多,以防不舒服感再度發作。秋冬到來,平時出門盡量別穿著短褲,也可以在褲子內穿戴護膝保暖,避免膝蓋受涼,在家時不妨試試幫膝蓋熱敷,或是用溫水泡泡腳〈水量泡過膝蓋〉,可以有效改善因天冷引起的關節疼痛喔!
5、足底
有一說法是,「腳冷則全身冷」,主要原因在於,腳底乃是距離心臟最遙遠的位置,溫暖的血液不易送達,可以說是全身最低溫的地方,但偏偏此部位又存在不少穴位,有許多經絡運行著,一旦受寒就容易讓抵抗力下降,影響到全身機能,再加上足底遭寒邪侵襲的話,更容易引起血液循環不佳,讓身體其他部位也跟著冷了起來,所以秋天開始要好好保暖足底,穿透氣的厚襪保護,透過足浴有助腳部保暖、改善血液循環,或是洗完澡後拍打腳底經絡,都能達到保暖的效果,只要腳暖,身子也就跟著暖和!